6月17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刘昌孝院长在东校区学术报告厅为我院师生作了一场主题为“教育是实现人才战略的基础”的学术报告,我院党委张鹏书记出席并主持报告会。
报告会上,刘昌孝院士从人才的历史渊源、知识经济、创新面临的挑战等方面强调了人才的重要作用。他结合多媒体,通过直观图及数据详细地说明目前世界人才争夺的趋势,他希望中国大学生“立身要先天下之忧”,做一名领军人才、创新人才;他引用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通识为本,专识为末”的著名教育名言,指出大学要加强通识教育,使学生通过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实践,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他从学历、专业资源和职业三方面对创新型科技人才进行变量定位,希望大沙巴登录(中国)官方网站长能树立起肩负培养创新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真诚地希望大学生谨记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思考、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将这五个“学会”兼容,不断创新。最后,刘昌孝院士以“愿我国科技、人才教育与祖国一起强大”的美好祝愿结束了报告会,博得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
在互动环节,刘昌孝院士言简意赅,回答精彩深刻。
刘昌孝院士从事药物动力学研究40年,是我国药代动力学的学科带头人之一。于1968年建立了国内第一个药代动力学实验室,1975年第一个将该学科用于新药评价和鉴定,1980年出版了国内第一本药代动力学专著。20世纪70年代将该学科用于治疗血吸虫病新药研究,提出低剂量短疗程治疗方案,产生了显着社会和经济效益。2003年创建了天津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同年在国内倡导开展代谢组学研究,特别是中药的代谢组学研究。1985年以来,承担过25项国家科技攻关、国家新药基金、863、973等重大研究课题,“前体药物和生物技术药物的临床前药代动力学规范研究”被列为国家科技攻关重中之重项目。作为实用药代动力学计算程序的研究者之一,提出模型优化、自动运算、数据批处理方案,该程序被上千篇公开发表的论文应用或引用。参与起草国家药物安全性评价管理规范(GLP)及其实施细则和验收指南。首次报道小檗胺的升白作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40多篇,出版中英文专着15本。获得27项次国家部省级和国际学术成果奖励。2000年获得首次香港紫荆花医学成就奖和医学创新奖。1992年获得国务院政府津贴,曾被评为省市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和全国劳动模范。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